50.爱莲说(宋)周敦颐【上】:培养孩子高雅的情趣。
陪孩子成长的关键词
1.在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喜欢的东西往往会反映我们的个性和追求,所以为了成为更好的人,我们要培养有趣的爱好和高雅的兴趣哦。
2.学会细致地去观察身边的植物、动物和人,都会给你很大的收获。
给孩子们的书香早餐
周敦颐,北宋著名的文学家、哲学家。他的著作《太极图说》和《通书》等,对中国宋代以后的哲学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。他的哲学观点有动静相对论,他认为动中有静、静中有动、动静相互依存,相互转化。
周敦颐最爱清幽玉洁的莲花,并在自己著书讲学的书院里建造了一座“爱莲堂”。并在其畔写下《爱莲说》,以莲花的高洁来寄托自己的心志与情操。
题目里的“说”,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可以用来记事、发表议论、说明道理。
世间的花各有不同,人们也各有喜爱。有人喜欢坚贞不移的兰花,有人喜欢不怕寒冷的梅花,还有人喜欢芳香扑鼻的茉莉。有很多诗人都喜欢诗赞美莲花。比如李白用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"来赞美莲花的天然之美;杨万里用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来表达莲花的娇美。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陶渊明非常喜爱菊花,因为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,盛开在秋天,有一副不愿与其他花儿争风头的样子。所以陶渊明觉得菊花是花中的隐士,而自己和菊花的风格很像,所以他在隐居时种下很多菊花与自己作伴。因此有了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闲情和逸致。
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是说从唐朝以来,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花。牡丹花非常雍容华贵,当时人们认为牡丹象征着唐朝的繁荣昌盛,所以把它当作国花。皇宫里,妃子们头上都戴着牡丹花,屋里插着牡丹花,庭园里栽的还是牡丹花,可见当时的人们是多么喜爱牡丹花。
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然而周敦颐却唯独喜爱莲花,他认为莲花是从淤泥中生长出来的,却不受淤泥的污染;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,也不显得妖艳。另外莲花的茎是中空的,而外形是笔直的,不生弯弯曲曲的藤蔓,也不长盘旋交错的枝节。莲花的香气传播得很远,且闻起来特别清新。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,却很难靠近去玩弄它。
相传莲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在很久以前,王母娘娘身边有一个小仙女,叫玉姬。她在天宫看到人间那么繁华美丽,就动了凡心,来到秀丽的西湖。西湖的风景让她流连忘返,她便偷偷留在了人间。王母知道此事后,说玉姬触犯天条,将她打入西湖,并让玉姬从此“坠入淤泥,不得再登南天门”。玉姬心底善良,从此化身为莲花,虽然坠入淤泥,却出“淤泥而不染,濯清莲而不妖。”这就是莲花的由来。很多文人墨客写诗作赋都会赞叹她的美丽,西湖也因这一湖的莲花更添风彩了。
除了莲花美丽的姿态,周敦颐真正赞赏的还是莲花的内在品质。周敦颐虽然当了三十多年的官,但他一直不追求名利,为官清廉正直。都说文如其人,人如其文。周敦颐笔下的莲花,既不被淤泥污染,又不因清水洗涤而妖媚,真可以说得上是君子的理想境界,而这也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。周敦颐本人与《爱莲说》这篇文章,都受到了文人们的共鸣和喜爱。其中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也成为流传久远的名言。
和孩子们一起探索
1. 爸妈可以和孩子多去植物园走走,多观察和总结不同季节的植物的特点。
2. 爸妈可以让孩子根据《爱莲说》对莲花的描述,让孩子用现代文对莲花进行复述,也可以试着把特点画出来。
亲,欢迎来到神奇的纳米盒,为孩子开启新视界!
- 微信里搜索公众号:纳米盒
- 用微信扫描左下方二维码关注纳米盒
- 手机扫描右下方二维码下载纳米盒APP
- 电脑浏览器访问https://namibox.com
纳米盒专注小学生课内辅导与成长教育,愿这个神奇的小盒子陪伴您的宝贝共同成长。因为有你们,所以有我们!
![]() 关注微信号
|
APP下载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