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.登鹳雀楼(唐)王之涣:如何启发孩子更上一层楼。

2018-02-23 纳米盒

陪孩子成长的关键词

1.如何增长见闻,提高能力呢?

2.养成读书的习惯,打开眼界

给孩子们的书香早餐

《登鹳雀楼》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赶考路过鹳雀楼写下的绝句。整首诗对仗工整,形式优美,气势如虹,在登高望远中展现了的诗人不凡的胸襟抱负,充满豪放和爽朗的情绪,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人生哲理。

 

 “白日依山尽”,“白日”是落日衔山,云遮雾障,那本已减弱的太阳光辉,此时显得更加暗淡,我们看过去太阳就似乎变成白色的了。“依山尽”是说太阳沿着山的边上一点一点落下去。这一句诗人展现了非常宏大的空间美,描写了天空的景色——“白日”,远方的景色——“山”,动态美的“依山尽”。


 “黄河入海流”,黄河波涛滚滚,奔向大海。此时诗人在鹳雀楼上,而鹳雀楼在山西属于中原,是看不见黄河入海的。所以这句诗描写的是虚景,是诗人脑海里面的画面。人们常常用流水来比喻时间流逝,孔子说“逝者如斯夫”,意思是逝去的时间就像流水一样,不再回来了。看,黄河奔腾不息,流向大海,在历史的长河里,从未停止。当我们也站在高处,向四周遥望时,就能够体会诗人描写的时间和空间的壮美。

 

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你要想看的远,看到更美的风景,就要再上一层楼。“千里”、“一层”都是虚数,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。“欲穷”、“更上”中包含了多少希望,多少憧憬。这两句诗,是千古传诵的名句,既别出新意,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紧密。在收尾处用一“楼”字,也起了点题作用。


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,并不是描写的景色多奇特,角度多么吸引人,而是诗人的感触真正打动了我们。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,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,才能增长自己的见闻,提高自己的能力。


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,并不是描写的景色多奇特,角度多么吸引人,而是诗人的感触真正打动了我们。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,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,才能增长自己的见闻,提高自己的能力。

和孩子们一起探索

1.带孩子们去高处俯瞰,让孩子说说他站在高处看到了什么,有什么在低处看不到的。

2.可以延展给孩子讲讲《劝学》中“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”,“君子性非异也,善假于物”,让他们慢慢学会在环境中适应,借助周围的力量。

给孩子们的小百科

1.鹳雀楼:旧址在山西蒲州,今永济县,楼高三层,传说常有鹳雀停留,因此得名;

2.尽:消失;

3.穷:穷尽,达到极点。

亲,欢迎来到神奇的纳米盒,为孩子开启新视界!

  1. 微信里搜索公众号:纳米盒
  2. 用微信扫描左下方二维码关注纳米盒
  3. 手机扫描右下方二维码下载纳米盒APP
  4. 电脑浏览器访问https://namibox.com

纳米盒专注小学生课内辅导与成长教育,愿这个神奇的小盒子陪伴您的宝贝共同成长。因为有你们,所以有我们!

关注微信号
APP下载
阅读 3410